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和社会力量参与,伊犁州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加速推进,各县市通过完善设施布局、创新服务模式等举措,推动社区养老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更加专业化、人性化的服务让老年人实现“养老不离家 幸福在社区”的美好愿景。
7月2日早晨,记者来到伊宁市萨依布依街道办事处丽园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陆续前来的老人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进行晨练。明亮宽敞的活动区域被大家的欢声笑语填满,养老服务中心洋溢着温馨和快乐。
社区养老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日常活动。卡米拉 摄
为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需求,2024年年初,丽园社区引进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为辖区老年人提供集生活照料、健康护理、文化娱乐于一体的多元服务,让养老变“享”老,打造居民“家门口”的幸福养老圈。
丽园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主任关娜佳介绍,目前养老服务中心有18位老人,可为他们提供助餐、助洁、助医等日间照料服务。老人们在这里每日都能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为身心健康带来益处。
记者看到,在养老服务中心的各功能室,老人们三五成群,或打牌娱乐,或谈心甚欢,聚在一起享受悠闲惬意的时光。
“大家一起锻炼、聊天,工作人员也很细心地照顾我们,在这里我们过得很舒心。”丽园社区百岁老人张希春说。
工作人员在为老年人测量血压。卡米拉 摄
这两年,伊宁市积极构建以社区为依托、以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从阵地建设、多彩活动、贴心服务等多方面发力,拓宽为老服务“半径”,延伸为老服务“触角”,稳步提升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水平,真正把服务做到居民的心窝里。
近日,昭苏县阿克达拉镇塔勒德萨依二村举办幸福大院养老服务中心启幕仪式。来自全镇11个村的110位老人相聚一堂,共同见证这座老年人的“幸福港湾”正式运营。这标志着昭苏县乡村养老服务网络向“全覆盖、精细化”迈出关键一步,让农村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有品质的晚年生活。
走进布置温馨的幸福大院,医疗服务区、生活关怀区和文化休闲区三大功能区亮点纷呈。这里多元化服务触手可及,让老年人的生活有“医”有“乐”。在医疗服务区内,医护人员为老人仔细测量血压、把脉问诊;在生活关怀区,老人们理完发后精神矍铄,对着镜子笑意盈盈;走进文化休闲区,书桌上墨香四溢,棋牌桌前的欢笑声此起彼伏。这些精心设计的项目,充分满足了农村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
“此次幸福大院启幕活动,我们联合医疗机构和第三方团队,为老年人提供了多种服务,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利与关怀。养老不仅是物质保障,更要让老人活得有尊严、有质量,我们将把这类服务变成常态化,联结更多的社会资源,把幸福大院的助老温度持续传递下去。”阿克达拉镇民政办干事加拉斯·萨亚说。
阿克达拉镇幸福大院的落地,是昭苏县构建“一站式”养老服务体系的缩影。经过短短的两年时间,昭苏县县域养老体系迭代升级,从城区到乡镇实现了全覆盖。2023年9月,专业养老服务力量进驻昭苏县昭苏镇解放路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拉开了县域养老服务专业化建设的序幕。目前,城区网络已形成规模,昭苏镇4个社区(解放路社区、墩买里社区、白石峰社区、团结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全面运营,提供助餐助洁、康复理疗、精神慰藉等“一站式”服务;乡镇延伸成效显著,夏特柯尔克孜族乡、阿克达拉镇养老服务中心相继落地,将专业服务从县城延伸至乡村,覆盖更多困难老年群体。
2025年伊犁州十件民生实事中,推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被列为重点任务之一。记者从伊犁州民政局获悉,今年以来,伊犁州围绕资金投入、运营模式、服务能力等重点难点问题,持续加快构建权责清晰、保障舒适、可持续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覆盖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初步形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基本建成。截至目前,已下达资金1641万元,提升改造4个乡镇(街道)的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和实施10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同时,争取资金1202万元,为1000名经济困难老年人建设家庭养老床位,并提供居家上门服务,引导更多的专业优质资源投入居家社区养老服务。
伊犁州民政局一级主任科员万清华表示,伊犁州积极探索形成“家政物业企业+社区养老”“社工机构+社区养老”“党群阵地+社区养老”“餐饮服务企业+社区养老”“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养老”“养老机构+社区养老”6种运营模式,其中5种模式被自治区选用推广,多元化服务主题、专业化服务队伍、多样化服务方式切实满足了老年群体需求。